垃圾分类意义简单概括(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垃圾分类意义简单概括(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一说到垃圾分类,我想很多人可能是这样的态度:

搞不明白,成天嚷嚷什么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吃饱了饭没事干;垃圾自然有政府处理,我们生活又没有受到垃圾的干扰,干嘛要用分类来烦我们?要求我们去推动垃圾分类,这真是个麻烦事,让人头痛!要我分我都不愿意分,还要我去组织老百姓分,这怎么可能?!

垃圾烧了、埋了、扔了,只要不在我眼前碍眼,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垃圾处理、环境保护,那是政府的事,是环保组织的事,跟我没啥关系!如果不分类,垃圾会给土地、地下水、空气等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总结起来,垃圾分类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意义,简称“6个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末端处理 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各回各家”,进入不同的后端处理通道,保证了垃圾的纯净度,提高了热值,有助于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

二是有助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原生资源

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进行生化处理,资源垃圾进行再生资源通道,这样便于资源化利用,节省原生资源。比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三是有助于减少垃圾清运量,从而节约垃圾清运费用和后端处理费用,减少末端处理设备的损耗,延长了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使用年限。

生活分类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资源化”,即将已产生的垃圾分类后处理,还不能直接实现前端减量。但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等,可以促进前端垃圾的减量。从而,便于节约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减少末端处理设备的损耗同时也延长了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四是有助于城市的干净整洁,减少清扫人员的负担,进而减少雇佣人力资源的浪费。

随着民众的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步养成,大街上的垃圾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干净,有助于降低环卫工人的负担,减少环卫工人的数量,让更多的环卫工人进入前端垃圾分类的收集和指导。作为垃圾分类榜样的日本,拥有1350万(2016年)人口的东京市,道路清扫工人仅有2000名左右。而我国同等规模的深圳市,2017年常住人口为1252.83万,但环卫工人却多达10万人。

五是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

生活垃圾分类属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据估算,每分类处理100吨生活垃圾,可增加就业机会100——200人,包括宣传、动员、保洁、环卫及分拣等兼职、专职人员。同时,因此类岗位对文化、技术要求不高,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经过一定的培训即能上岗,更适合那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包括“4050”人员。

六是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文明和全民素质的体现。实现垃圾分类,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环保素质,同时,也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垃圾分类的目的,也就是垃圾分类的初心。

说起垃圾分类的目的,相信很多人都可以信口拈来、侃侃而谈,比如为了保护环境、为了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为了提高人民素质等等,诸如此类。显而易见,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大家想过没有,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目的、目标量化,或者说得到体现,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中、口号中?

如何才能量化呢?就是我们之前总结的“一减二降三提升”。

“一减”:就是指减少进入填埋场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混合垃圾处理量。

“二降”:一是降低人垃圾产生量,二是降低人均垃圾清运量。

“三提升”: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核心是“一减二降”,这也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一减二降”做到了,后面的三提升也自然做到了。

当然啦,这其中,什么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以及覆盖率什么的,这些指标需要不?一定是需要的,但最重要是“一减二降”。因为知晓率、参与率等只是过程性指标,而“一减二降”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说到这里,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了,说“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增长”,垃圾量怎么可能降下来?这是纯粹是一个“伪命题”、是“乌托邦”!

是的,如果没有对垃圾进行有效的管理或者治理,任由其发展,只被动的当“垃圾的搬运工”,毫无疑问,垃圾产生量只能是上升的,是不可能减少,而且上升的速度还不低!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住垃圾的增长甚至让垃圾产生量降下来,这就是我们做垃圾分类的根本目的所在了。

换句话说,垃圾分类只是手段,目的是尽可能的少产生垃圾,是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一堆分成四堆”。

毋庸置疑,垃圾分类本身并不能减量,但通过垃圾分类这个抓手,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可以倒逼源头减量。或者可以说,垃圾分类的第一性原理是减量。(关于第一性原理的概念,可参见《垃圾分类:垃圾的第一性原理,垃圾是污染物还是资源物?》一文)。

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城市把“手段当做目的”、“把过程当结果”,为了分类而分类。

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会列举日本、韩国和我国台北的案例,来说明通过垃圾分类制度是可以倒逼源头减量的。

好了,我们今天的聊天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咱们下次再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1740104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iiforum.cn/2593.html

(0)
淘论网淘论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